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西湖大学创办是新时代的产物
西湖大学大事记
2015/3/11 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向国家提交创办西湖大学建议并获得支持
2015/7 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成立;西湖大学的举办方——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
2015/12/1 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
2016/12/10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
2017/9/2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
2018/4/2 教育部公布西湖大学正式获批设立
2018/4/16 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积极巨大的进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盲率90%以上,到今天高等教育高度普及,我国的教育发展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奇迹。目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都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大国,而且正在稳步迈向强国。
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包括香港、台湾在内,中国一共有10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其中来自内地的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进入百强,清华和北大进入前20名。同样是去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把来自中国一共12所高校纳入了百强,其中大陆有6所进入百强,清华、北大进入前40。这是历史的一个新高,我相信明年、后年这个数字会继续扩大。
从清华看中国高教的蜕变
我以本人过去10年在清华的工作经验,来告诉大家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怎样的历史性变革。本人从事的是生命科学,这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学科,包括大家熟知的传统生物学,如植物、动物、海洋、生态等,也包括一大批现代微观生物学,这里面有上百个学科,生物化学、生物遗传工程等。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重要的自然和应用学科之一,在美国60%的政府科研投入是在大生命学科,而美国民间投资最活跃的也是现代生物制药业。在美国科学院的2000多位院士中,有一半左右从事生命学科。
11年前,我回到清华大学的时候,清华已经把发展生命科学作为该校的百年大计。从2007年开始,在清华大学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我们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在多个学科引领亚洲,力争世界一流。靠什么建设大学呢?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是在大师之大,所以,一定是一流的师资。只有一流的师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一流师资发挥作用的软环境、软机制。
在过去11年,我们通过国际化的个人待遇、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在生命学院、医学院和药学院引进了多达140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这些学术人才极大地充实了清华的生命学科三大学院。在过去11年,清华大学生命学科的科研实力增长了不止一个数量级。2009年之前的25年里,清华生命学科在《科学》和《自然》,一共发表了一篇文章,在2009年之后的八九年间,70多篇文献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等均来自清华大学,这当然是一个奇迹。
中美民办高教的路径对比
清华是我国公立大学的一个缩影。我们再看一看中国民办教育兴起和发展现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逐渐都转为公立学校,此后30年没有民办高等教育。从80年代初开始,民办高等教育逐渐恢复,近年来显著发展,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大家也应该可以看到,比起同期公立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在规模较小、发展不足的初期阶段,多为职业技术型。这与世界的趋势也呈一个鲜明对比,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200年当中形成一个鲜明特点:公立大学保证公平,私立大学追求卓越。这里并不是说公立大学不追求卓越,但是以保证公平为先。美国也产生出一大批诸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在国内,我们的民办教育经过初期阶段发展之后,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在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国家更新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政府对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尤其是对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同等待遇,给予了大力支持,给予了法律保障。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西湖大学应运而生。西湖大学的创办是这个新时代的产物,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便利。天时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教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社会和百姓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都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办提供了前提条件。地利就是浙江杭州,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开放的心态,特别适合新型大学的诞生和健康发展。而人和则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在海外储备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为创办新型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后备。同时海外的高端人才也具有强烈的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
我们不希望西湖大学“大”
我们对西湖大学的定位有三个:高起点、小而精、有限学科。我们不希望西湖大学“大”,希望10年之后,西湖大学有300位教师,基本达到加州理工的规模。我们希望西湖大学建校之初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聚焦科学技术,发挥世界级教授的作用,培养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5到10年之后,一大批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可以在西湖大学产生,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会在西湖大学诞生。因为小,我们只能聚焦有限的学科,聚焦科学技术,西湖大学初期在成立的前10年内只设理学院、工学院、生命学院三个学院,今后视情况再发展人文社科等其他学科。
西湖大学的创建已经走过了重要的几步。截至目前,大学创办已经在今年年初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西湖大学将在今年10月20日在杭州举行成立盛典。办一个大学需要空间,我们的云栖校园在2017年投入使用,占地66亩,拥有7栋大楼,106000平方米,可以让2500名科研工作者在这里学习、工作、科研。我们的云谷校园规划设计已经完成,一期占地1400多亩,首期校园将在2021年年底交付使用,可容纳3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
有了大楼一定要有大师,我们面向全球目前已经接到将近4000位申请人,有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从中选择将近200位在杭州面试,给出了80个教职,目前签约50位教师,已经有30位左右的教师在西湖大学入职开始他们的独立学术生涯。有了校园,有了大师,还需要有学生,我们的首批19位博士生已经在去年9月入学,我们管他们叫“西湖一期”,“西湖二期”一共有130位博士生将在今年9月入学。
办学经费我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重点支持,包括国家以及省、市、区三级政府,也包括西湖教育基金会。此外,西湖大学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尤其是大学创建之初得到了“千人计划”联谊会和“千人计划”专家的慷慨捐赠。可以说,没有社会力量的投入,就不会有西湖大学的今天。
西湖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由社会力量创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带着国家、社会、政府、全体师生的重托,我们一定会遵循中国国情,积极探索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世界文明。
(摘自作者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报告,已经作者授权。题目为编者所拟)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04日第5版 版名:高教周刊
原文转载链接地址:http://kaoyan.eol.cn/yuan_xiao_xin_xi/201806/t20180604_16049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