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行为,回应群众关切,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按照省教育厅工作安排,日前,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我市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做出安排。
《通知》突出严格抓好控辍保学、提高治理水平、着力推进公平公正三个方面,对今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2019年秋季小学入学学生原则上应为2013年8月31日(含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落实均衡编班规定,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现象,确保起始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6人。各镇办教育组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
《通知》强调,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各教育组要合理安排本辖区的入学登记工作,要首先安排本辖区内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再根据登记入学人数和学校资源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其他情况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不得以任何形式的考试或变相考试确定生源。未在户籍所在学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学区初中,由各镇办教育组根据区域内初中学校学位容量统筹安排就学。
《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按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要求,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不得组织特长生招生,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行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不得超计划招生,不得跨市域招生,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等方式招生。
《通知》强调,要完善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大班额”治理和乡村学校生源回流双向调节机制。通过走村入户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加强乡村“两类”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优质均衡发展成效和群众身边的好学校建设取得的成效,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等,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就近入学政策要求和意义,避免盲目跟风择校。要提早谋划,采取得力措施,在巩固好本辖区生源的基础上力争学生回流,确保秋季开学乡村学校学生人数只增不减,打好生源巩固回流攻坚战。
《通知》要求,要依法保障入学权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依法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适龄少年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通过学校向辖区教育组提出申请并由教育组报市教育局备案。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知》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入学做出具体安排。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进一步规范落实军人子女、公安干警子女、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明确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确保符合条件的应入尽入。要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工作,针对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不同状况,要分别提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送教上门等教育安置意见,落实“一人一案”,并全部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通知》对今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高考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要统筹考虑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和职普比不低于4:6的要求,科学编制和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从2019年起,全市普通高中招生通过统一的招生录取网络平台进行招生。普通高中起始年级的班额应控制在50人,加快消除现有大班额。所有普通高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计划、时间、方式进行统一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通知》对今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有关政策做出明确要求。严禁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不得招收省内其他市(区、县)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以下的初中毕业生。在外省就读的我省户籍学生,回户籍地参加中考,与户籍学籍在我省的其他考生具备同等录取资格。普通高中不得从外省直接招生和跨省录取。
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发展,乡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桑树坪镇桑树坪学校、龙门镇初级中学、西庄镇东庄初级中学、芝阳镇芝阳学校和乔子玄学校、板桥镇板桥学校、芝川镇初级中学和司马迁小学等学校已经成为所在镇办的地标,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
先后实施了全面改薄、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绿化、美化、现代化建设工程,为学校配齐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和空调、供暖、洗澡等设施,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为师生打造了干净、舒适、现代化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持续加大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配备,组织城乡学校深入开展结对共建,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学校不断融入。广泛开展网上帮扶活动,乡村学校学生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设备可分享到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与城区学校同步教学,城乡教学的差距不断缩小。全面落实国家和我市资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兑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资助政策,切实减轻了家庭的教育支出。坚持将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并向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倾斜,近三年先后有144名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进入高中学校学习。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今后全市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是现阶段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现实需求。今年,将综合施策,继续在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适龄少年儿童家长,增强理解认同,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不盲目跟风择校,选择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政策咨询电话: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0913-5229010
市教育局新城教育组0913-5217149
copyright 2017 陕西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
您是本站第 8102603 位访问者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