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我省高职扩招计划16.4万人,较去年增加了0.96万人。今年高职专项扩招工作实行两次补报名、两次考试、两次录取。扩招对象为具有陕西户籍的普通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重点是退役军人、下岗转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已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再参加6月份扩招补报名。实行弹性学习年限2—5年。退役军人学费国家资助。
《陕西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审议通过 即将印发
今天(5月29日)上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召开陕西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新闻通气会。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建林出席并解读了《陝西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杨黎旭、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屈小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李西安出席并答记者问。会议由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紫贵主持。
省教育厅在介绍我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总体安排时指出,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根据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质量为先、系统推进”原则,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六部门制定了《陕西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经省政府审议通过,即将印发。
两次补报名 两次考试 两次录取
今年高职专项扩招工作实行两次补报名、两次考试、两次录取,第一次补报名时间为6月1日至5日,考试时间为7月20日至21日,录取工作将于8月底进行,被录取学生同普招学生一样于2019年秋季入学:第二次补报名时间为10月8日至17日,考试时间为11月9日至10日,被录取学生于2020年春季入学。扩招对象为具有陕西户籍的普通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重点是退役军人、下岗转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
已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 不再参加6月份扩招补报名
省教育厅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扩招专项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高职院校扩招工作。
招生方面,扩招计划重点向优质高职院校,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以及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严格开展资格审查和考生身份认定,已参加高考报名考生,不再参加6月份扩招补报名,春季分类招生考试和高考统考未录取的考生,可参加10月份扩招补报名各招生院校将科学制订招生章程,明确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录取规则、培养模式、收费标准、学制年限等相关信息,为考生报考提供便利。
四类群体免予文化素质考试
采取弹性学习年限2-5年
考试录取方面,严密组织专项考试,对于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对于四类群体免予文化素质考试,对于获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人员,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予以免试录取。
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将采取弹性学习年限和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产业急需、社会需求量大的新兴专业,满足考生学习需求。参与扩招的各院校将主动作为、深挖潜力,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努力开发新型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确保质量型扩招。同时,为有效破解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矛盾,我省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鼓励高校采取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省教育厅将制定《陕西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待遇保障以及兼职教师聘用等政策保障措施。通过资源整合、专项培训、校企合作、“银龄讲学”、社会力量兼职扩充等形式补足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学生就业方面,各高校结合就业形势和生源类型特点,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就业市场,全面推广现代学学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培养等,提高就业针对性。引导高校开设就业创业课程,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四类群体纳入奖助学金发放范围
退役军人学费国家资助
保障机制方面,按现行规定将扩招进校的退役军人、下岗转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奖助学金发放范围。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全省公办高职院校扩招生均拨款。落实退役军人学费国家资助政策,按高职院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下岗转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按照现行规定享受资助政策。
copyright 2017 陕西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
您是本站第 8138277 位访问者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575号